close





有一陣子(註一), 我決定了不再碰日文及跟再接觸跟日本有關的事物, 說話和思考時也要禁日文, 於是, 我說的英文, 一下子又回到了以前在牛仔州近美國人的水準......
緣起

在台灣的時候, 其實我沒吃過什麼灑西米炸天婦羅的, 爸爸一輩子討厭死了日本鬼子, 家裡根本沒出現過日式料理或用品 (國際牌冰箱另當別論). 日本漫畫是看過幾本(受直樹君影響) 倒是.

直到某天, 在美國牛仔州的某日本餐廳裡, 吃到一片鮪魚生魚片(現在想起來, 其實根本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一片魚), 沾著一點點醬油哇沙比糊, 放進嘴裡, 雖然沒有在舌頭上融化, 卻也突然讓年少輕狂的馬丁尼肅靜起來; 那年冬天, 除了在宿舍餐廳裡遇到的日籍 D 先生幫我做了幾張日文救急卡之外, 沒有人知道(好像還有凱倫妹吧), 我在回台灣度假的路上, 一個人到東京過了三天兩夜.

從此之後, 也與日本文化和日文, 解下不解之緣.   

先是買了套"新日本語的基礎 I " (日本語の基礎 I ; 大新出版社) 附錄音帶, 有空就在宿舍裡聽日語錄音帶, 寫寫每課後頭的作業, 再核對隨書附贈的小薄本解答, 邊對邊修改; 唸到第七課的時候,和D先生交往,D先生是唸大眾傳播的,英文佳,沒有用日文溝通過.

D 先生學成歸國後,我趁學校有假,到大阪與其相聚,後來不知怎的學了一口關西腔日文,連D 先生也嘖嘖稱奇。與D 先生分手之前的耶誕節,D 先生從日本寄來一箱日本零食流行音樂CD,還加上一套BISTRO SMAP 的食譜。馬丁尼那時雖然可以說幾句日文,但是還看不太懂句子;前兩天找和風義大利麵食譜時無意翻到其中一篇食譜,照做成功,自己也一下子無言起來。

一個人在美國唸書,最害怕的,不是英文說不好被笑,也不是成績拿不到A被老師嫌,而是銀行戶頭只剩一百塊美金不到,下星期卻得付房租。 

在美國內地牛仔州,最容易賺小費的餐廳,除了美國餐廳,就是美風的日本料理店。英文不夠到地,沒有美國餐廳要用自己,憑著能繞幾句日文,解說日本餐點時,讓當地美國人一愣一愣的,於是在日本餐廳(和另一個奶茶店的工)靠著半瓶水日文的能力,終於混完學位。

搬來加州,把履歷表登上網路,找工作。 

日本人的 job agency 的小姐打電話來,用日文跟自己做電話面試,後來竟一路過關斬將地拿到在日本半導體公司的工作。不過,能拿到工作簽證已經是從老闆那得來的大恩惠,薪水部分當然不敢爭取。在加州, 錢賺得不夠,要付高額房租車貸和生活費,怎麼辦? 只好憑著其實沒上過學校, 沒有什麼品的日文, 又進日本餐廳做女侍報到。

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在蒙特利公園經營的日籍Ojima 壽司師父,他的魚新鮮(每天早上到洛杉磯下城的魚市挑選魚),刀工細,即興創作壽司方面也美觀美味. 重要的是,心地端正,不會欺負不熟魚或壽司的客人;小島師父累的時候,會要我拿一瓶Sapporo 啤酒給他解勞;我就開始擦壽司吧台的桌椅,順便跟小島先生說說話,看看魚,練練日文。我的日文, 也在"いらっしゃいませ”(歡迎光臨), "今日のお勧めはヒラメとマグロです。”(今天推薦的菜是比目魚和鮪魚) 中磨鍊加強.

那時候,白天在日本公司上班,一星期有三天晚上和週末在日本餐廳賺客人的小費; 當時跟說日文的C 先生交往的兩個年頭,已經沒有說過英文,寫信電郵也都是日文......



尾聲

下午到已經多年沒去的日本二手書店逛逛,買了幾本書,還與久違了的C 先生見了個面, 一同喝了茶 (註一)。 種種往事浮上心頭,卻也已不堪回首。 當初因一片鮪魚而引起的舌尖小小騷動,成就了影響自己人生的重要元素,有時還為救命關鍵,是當初氣血方剛的自己怎麼樣也料想不到的。

當然,已經是日本人眼裡"歐巴桑"年紀的自己,在每天每天,回日本客戶電郵的"宜しくお願い致します。”(註二) 中,繼續迎接不同的人生挑戰。




註一: 有跟龐德請示批准過的, 沒有誹聞的問題。
註二: 日文敬語:"請多多指教"的意思。


有興趣看看馬丁尼的多語言症候群歷史者, 請按這裡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martiniab 的頭像
    martiniab

    馬丁尼的人生體驗室

    martinia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4) 人氣()